close
當理家與收拾的熱誠褪去之後,才發現一向很能斷捨離的我,竟然還是有著那麼多的長物。是因為空間太大,不知不覺地就將之填滿,那種再也自然不過、填補空虛的慾望,到底是不是一種求生本能?現在看來卻是抑制前進的最大阻力啊。
四房四廳三院的空間,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改造的狀態之下。韶光易逝,驚覺已不再年輕了,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空間,大部分的時間與體力都用在維護與整理這房子,而什麼才是我願意停下來享受的最佳狀態?好像一開始並無設定,因為一直是把房子整修到最佳狀態,如果又遇到房市夠好,就把它賣了牟利,順便搬家再重來。但是,那是年輕有本錢時繼續纂厚本錢的手段之一,應該知道要這樣賺錢,是無法享受辛苦經營來的美好家居的。
住雪梨時,友人來訪看到裝潢好的家居時,便很感嘆有說:房子好不容易弄漂亮了,為什麼不自己住呢?自己住就賺不到錢了啊!
我想,再這樣『賺』下去很累啊,是自己已經沒那力氣,是生活也不需要再那樣鑽研了。離開了野雞教會,不再那樣容易虛擲金錢,去一趟歐洲,只消他們坐在椅子上乾爽幾小時而已。旅行是為與不為而已,享受真的只是為與不為而已。不一定執意追求那種『自由』才是自由吧?所以,也不需要一再犧牲居住品質去賺取所謂的利潤了。
有很多方法可以賺錢,現在開始,不光是要吃好,也要住好了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