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這一廂的處處想要做自己,那一廂卻也離不開團體的認同,這是怎樣一種心態?

如果能很自在地『做自己』,還需要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日常生活中的成就與情緒嗎?(這是問題,別看成答案。)

再怎麼孤立的人,還是會渴望交流與溝通的,社群機制成癮其實是渴望訊息,而人為什麼會渴望訊息?因為真正成為孤島很可怕,想想魯濱遜漂遊記到 Tom Hank 主演的 Cast away。

這是一個二次元的物質宇宙,必須依恃一方,另一方才能存在、穩定的存在,才能懸浮成最好的狀態,缺少那一端,就會無止盡的下墜,飄蕩,四散,直到尋找著那一個可以讓它穩定下來的依恃點。

 

既然我們都是需要互相扶持的,就該好好的選擇、與尋找那個會讓你的存在穩定的人。

離群索居搞孤僻,與其說是社會適應不良,不如說是無法依恃與被依恃吧?說白一點就是需要與被需要,有用與沒有用。通常負能量太多的人才會這樣。

 

做正能量才能吸引正能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htimS 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