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   
 
看到一段很受用的話,與大家分享。
 
「『子曰: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;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』
 
孔子說:假使沒有達到仁的境界,不仁的人,不可以久處約。『約』,不是訂一個契約,『約』的意思和儉一樣,就是說沒有達到『仁』的境界的人,不能長處在簡樸的環境中。
 
所以人的學問修養,到了仁的境界,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一樣;一簞食,一瓢飲,可以不改其樂,不失其節。換句話說,不能安處困境,也不能長處於樂境。
 
沒有真正修養的人,不但失意忘形,得意也會忘形。到了功名富貴快樂的時候忘形了,這就是沒有仁,沒有中心思想。假如到了貧窮困苦的環境就忘了形,也是沒有真正達到仁的境界。
 
安貧樂道與富貴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,所以說:「知者利仁」。如真有智慧、修養到達仁的境界,無論處於貧富之際,得意失意之間,就都會樂天知命,安之若素的。」
 
以上,語出南懷謹大師所著作之『論語別裁』。 
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imS 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